发布日期:2025-07-10 21:21 点击次数:150 |
进入7月,全国各地正在经历严酷的热浪,炙热的阳光无情照射。而在这个酷暑时节,各种意外事件也愈发频繁。最近,在青岛大学校园中传出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股票十大配资平台,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7月5日下午,该校一位宿管大爷在值班期间因高温中暑晕倒,紧急送医后抢救无效,不幸去世。这一悲剧再次将高校宿舍设施缺乏的问题推上了公众视野,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高温天气下特殊群体劳动保障的深刻思考。
根据校方的通报,事发当天青岛市的气温高达36℃,而体感温度已超过40℃。这位60岁的宿管大爷在巡查宿舍楼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倒地,学生发现后迅速拨打了120,但最终因热射病引起多脏器衰竭而离世。一些目击的学生描述道,宿舍楼内通风极差,楼道就像蒸笼一样,“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已达38℃”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有学生透露,这已经是当周第三起因高温引发的急救事件,其中两起为学生中暑。记者调查发现,青岛大学的多个校区宿舍至今尚未安装空调。在持续的高温天气下,学生们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来降温:有的在走廊铺地睡,有的每天洗澡五六次,更多的人选择在图书馆或商场“蹭空调”直到深夜才回宿舍。一位大三的学生提供的手机截图显示,宿舍微信群中最常出现的词是“热醒”和“失眠”。医学院的王同学感慨:“我们的实验室里小白鼠都有恒温箱,而学生宿舍却连基本的降温设备都没有。”
展开剩余63%实际上,这并非个别现象。公开数据显示,山东省高校宿舍空调的安装率不足30%。在青岛地区,相对温和的气候使得多数高校仍然维持传统的“电扇+开窗”降温方式。然而近年来,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,2022年青岛创下了高温天数的新纪录,而今年夏季以来已有三次橙色预警生效。气象专家指出,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,学生宿舍这种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地方,实际温度往往比预报的高出3-5℃。事件发生之后,学校迅速启动应急措施,为宿舍楼提供冰块和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。然而,学生自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,超过80%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应急措施“治标不治本”。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话题,阅读量迅速突破百万。有网友贴出对比图: 同城的中国海洋大学早已实现宿舍全覆盖空调,而间距仅三公里的青岛大学依旧在“望梅止渴”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后勤保障体系。据了解,该校的宿管人员多为劳务派遣制,工作环境艰苦但缺乏相应的保障。去世的宿管老人每月工资仅2800元,且据传其工资已拖欠八个月,甚至值班室内的电扇都是他自备的。劳动法专家指出,用人单位未能制定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可能存在违法行为,高温期间应调整户外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,但实际执行却往往形同虚设。这场悲剧折射出来的问题远超出硬件设施。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均、应急预案的不足以及特殊岗位的劳动保护不力等问题交织在一起。与南方高校普遍装有空调相比,北方高校的应对措施显得明显滞后。不少家长指出,按照当前收费标准,宿舍内安装空调平均到每位学生身上的费用每年不过200元左右,这样的支出难道不值得为学生的健康付出吗?值得注意的是,此事件引发讨论后,已有企业表示愿意捐赠空调设备,但基建改造涉及到电路扩容及安装维护等复杂工程,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。目前校方已召开专题会议,承诺将宿舍空调的安装纳入即将到来的暑期改造计划。同时,山东省教育厅也发布了紧急通知,要求各高校排查高温下的安全隐患。
这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这个极端天气逐渐成为新常态的时代股票十大配资平台,高校管理思维亟需跟上时代潮流。安装空调不仅是提升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,更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。在追求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同时,我们或许更应反思: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?那位在职守岗位上去世的宿管大爷,以他的生命为我们提出了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发布于:广东省